9月是LI CHIH第一個月經營維瑪的日子,以下是LI CHIH9月一整個月的收入明細,第一個月經營維瑪居然月收入破22萬台幣耶真的太開心了,以前只是簡單消費產品卡位,沒想到累積了很多積分,現在全心衝刺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成果,真的太開心啦!
9月是LI CHIH第一個月經營維瑪的日子,以下是LI CHIH9月一整個月的收入明細,第一個月經營維瑪居然月收入破22萬台幣耶真的太開心了,以前只是簡單消費產品卡位,沒想到累積了很多積分,現在全心衝刺沒想到會有這樣的成果,真的太開心啦!
【李姿慧、王立德、陳瑩欣╱台北報導】人民幣匯款有更多據點了,中華郵政昨宣布,下周三(19日)起開辦人民幣直接匯出匯入的匯款業務,讓民眾避開中間有美金匯兌的風險,且手續費將推出250元優惠,較現行500元大降一半;中華郵政也有意下一步也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表示,郵局通路廣,不論是承作人民幣直接匯款業務或存款業務,都有助推動市場良性競爭,去年與相關部會、郵局共同討論後,認為郵局都有提供人民幣存、匯款服務的實力,因此核准郵局先取得人民幣直接匯款業務,未來還有機會提供人民幣存款服務。
不過,央行外匯局副局長顏輝煌昨說,尚未收到郵局報備開辦人民幣匯款的公文,依照法規,郵局只要在業務開始前報備即可,央行希望中華郵政儘速向央行報備相關業務。
至於郵局下一步有意跨足人民幣存款,央行官員說,郵局至今尚未就外幣存款業務與央行達成共識,短期間內,民眾要透過郵局匯款人民幣至中國,仍須透過現鈔買賣機制後,才可完成匯款。
目前民眾到郵局辦理匯款到中國,須將存入的台幣兌換成美元,中國的親友領錢時,須再從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中間多了美元匯兌風險。
根據統計,郵局去年匯到中國的金額約13億元,從中國匯入台灣則約4億元。
郵局表示,全台共有165個據點可辦理人民幣匯款,不但減少美元換匯風險,且5月31日前,人民幣匯出手續費將祭出優惠價,每筆從500元降至250元,6月起則調整為300元,但仍比現在便宜200元。
此外,中華郵政將同步舉辦「直匯送直航」活動,第2014名完成人民幣匯出匯款的民眾,將贈送台北-上海來回機票1張。
至於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中華郵政說,目前仍在等待中央銀行的《銀行業辦理外匯業務管理辦法》修法,依時程推估,新業務今年上路可能性不低。
對中華郵政挾通路優勢,在人民幣市場與國銀較勁,外匯第一大商銀的兆豐銀主管說,郵局據點遍布全台,民眾使用上確有其便利性,不過與銀行相比,郵局尚未開辦外幣存款,若民眾想匯款,透過銀行體系,服務會較為完整。
年後轉職潮啟動!而行動求職蔚為風潮!人力銀行業者指出,時值年後轉職潮,行動載具既能隨身攜帶、又具備個人隱私,即便和老闆開會中,還是可以透過手機找工作。
104資訊科技集團行銷處協理陳力孑說,平均每天有3萬次主動應徵來自手機,占全體主動應徵數量的3成,拜行動裝置潮大爆發、以及手機具有隨身隱密的特性,行動求職已突破單純的輔助角色,並從APP跨入社群平台,甚至成為部分年輕族群主要的求職工具。
▲行動求職竄起,手機應徵已達全體3成。
企業招募進入年度最高峰,求職者年終獎金入荷後隨即啟動轉職潮;年後開工第6天,已有24.7萬次主動應徵,已有51萬人開啟履歷表,以便企業搜尋人才。合計開工6天,透過「手機」主動應徵累計達32.5萬次,年增25%。
104資訊科技目前線上提供逾46萬個工作機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7%,比今年農曆年前增5.9%。
中國時報【王玉樹╱台北報導】
國內家庭口袋中的錢都見底了嗎?統一企業董事長羅智先昨在新春媒體餐會上示警,指國內家庭儲蓄率偏低,表示大家已經沒有錢可以儲蓄,長久將成問題。而翻開主計處最新統計,2012年每戶家庭儲蓄率僅21.2%,是34年來第4低,印證這個憂慮不是沒有道理。
羅智先昨率領統一超總經理陳瑞堂等高階主管出席新春餐會與媒體見面,他在會中特別指出,台灣家庭的儲蓄率已降到新低,而家庭儲蓄率偏低,代表大家的錢都已經見底,相對的企業儲蓄率攀升並不是好事。
據主計處最新發布的2012年家庭儲蓄調查,全國家庭儲蓄總額僅1.5兆,家庭儲蓄(家庭可支配所得減消費)每戶只有19萬5891元,儲蓄率 21.%,是1978年以來的第4低,次於2009、2010、2011年的20.5%、21.3%、19.7%。更比1993年家庭儲蓄率高達 30.7%時下滑近10個百分點。
相對家庭儲蓄走低,反映的是企業儲蓄總額在2010年卻首度超過家庭儲蓄總額,而企業儲蓄走高,代表的是企業未分配盈餘與財產淨所得升高現象。
羅智先憂心說,家庭如果沒有多餘的錢可以儲蓄,長期會形成問題,是個值得重視的議題。
相對擔憂家庭無多餘的錢可支配消費,羅智先對今年景氣看法稍稍樂觀,但仍強調還是要很努力。
對於大陸市場,他預估目前中國大陸內部在進行結構性的調整,另一波的爆發成長動能最快在2015年下半年出現。
另統一花費100億元投資興建的新竹湖口大型生產園區,冰品廠及物流中心可望在第2季起正式營運,規模更大的麵包廠、食品廠也將在近日內正式動土。
原文:源于網絡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代表浪漫愛情的西洋情人節與代表親情的中國傳統元宵節在2月14日上演「喜相逢」,天文學家說,這樣的「中西合璧」較罕見,但是本世紀還有兩次,分別是2033年和2071年。
新華社15日引述中國大陸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林願的話,「由於農曆元宵節的公曆日期大致是2月4日至3月5日之間,任何一天都有可能,所以必然有些年份的元宵節與西方情人節在2月14日相遇」,這種相遇存在固定的規律,每19年一般會輪一次。
報導指出,會有這個規律是因為在曆法中,為了避免農曆日期和對應的西洋曆日期差距逐年拉大,所以人為調整採用「19年7閏」方法,使西洋曆19年(228個月)與農曆19年(235個月)的總日數基本相等。但這種規律不是嚴格對應,有時會有1至2天的差異。
新華社記者翻開1900年至2090年的天文年曆印證了林願的說法。在這190年裡,情人節與元宵節在同一天有8次,其中,1938年至2033年,連續6次都是每隔19年重復一次。但1919年、2052年和2090年前後都錯開一天。
為什麼元宵節和情人節有時正好相重有時會有1至2天的差別?「這是因為陽曆和農曆都有平、閏年之分,農曆閏哪個月也不固定,農曆月的大小也總有變化,還有『19年7閏』閏的是整數,後面還有零頭。受這些因素的影響,相差1至2天就是很自然的了。」
林願表示,元宵節與情人節不論是「喜相連」還是「喜相逢」,都給人們增添浪漫和喜慶的氣氛,大家都在這天感受親情與愛情的和諧。